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10节 (第10/12页)

“可在里面做事的人,他们做的时间长了要有出路,子弟要有出路。不给出路,只用新人代旧人,新人也难做得安稳。必须要吐旧纳新,才能长久。”

    杜中宵道:“那就只能整顿条例,里面做事的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就转为不管人不管事,而做技术顾问之类,优给钱粮而不给权。其他地方开铁监,可以互相调动。做得好的,不擅权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地位,为监中父老。做得不好的,钱粮照给,却不得沾权。考之史册,历朝名臣勇将辈出的时候,往往是天下不太平,或对外征战不休的时候。不是那个时候人才多,而是损耗多,诸多事迹堆起来,便就显得杰出者格外不同。而且这种时候,能者可以快速上位,担当重任。便如吃饭一样,吃得多,排出得多,吃得不好,依然能够体格强壮。铁监的官吏也要如此,初期要让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多做事,担重担,表现得好了破格提拔。做得久的人,如果没有特异表现,到了年限就闲置。做实事不掌权,优给钱粮,让他们生活无忧,也不算亏待他们。”

    说到这里,杜中宵笑道:“常听人说,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要注意爱护。爱护什么?只要还让他们做事,还发着钱粮,就已经足够,权轻易不可再放。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那就多培养一些好了。学校开在那里,铁监里的每一个职位,都有不弱于在任官吏的,甚至优于他们的,不怕没人做官。”

    吴育和陈宗古听了一起笑。这确实是简单粗暴的办法,只听说官员太多,还没听说官不够的。别说是铁监中的官吏,就是知州知县也到任就换,一旦犯错,连贬几级,怎么下面的就不行了。朝中的宰执还频繁更换呢,吴育从枢密使,做几年为防专权,还不是放下来做知州,待遇不变就足够了。

    杜中宵辛辛苦苦建起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