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88节 (第11/11页)
接触本就不对,最好是隔离开来,便是反射炉。这倒不是超越时代的知识,中原地区就用反射炉,只是没有传到这里来罢了。当然杜中宵在永城县的时候已经对炒钢炉进了改进,提高了温度,也提高了效率。 从这里征人去帮着自己建炒钢炉,当然是征用他们的人力,但也是向他们传播知识。到这里来找这两家大户,杜中宵完全是出于好心,就看他们识不识抬举了。 第30章 侥幸 孙承平好奇地看看四周,小声问身边的陶十七:“炒钢的炉子,都要依山而建,埋在地里,炉里的火温才能保住。这里地势平坦,并不合适,怎么到了这里来?” 陶十七道:“监里要建的钢炉,与你们的炉子不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的。放心,我在亳州的时候建过,形制一清二楚,你只要遵照吩咐做就好。” 孙承平连连摇头:“既然你们知道如何建炉子,又何必找我们来?” 陶十七拍了拍他的肩膀:“官人说了,地理不同,建炉子用的材料便就不同。比如用什么土涂抹炉壁,用什砖来垒炉膛,非你们这些本地人哪个说得清楚?” 孙承平点了点头:“这倒是的。建炉用的材料不对,可炒不出好钢来。” 昨天到铁匠炉附近找炒钢的大户,陈家和牛家百般不愿,用各种借口推托,最后杜中宵嫌麻烦,便就放弃了。好在离着那里不远,孙承平这一家也有一座炒钢炉,因为生意不好,还没开炉。杜中宵只是要找个经验丰富的人,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之类,便就雇了孙承平来。 孙承平和三个儿子在家无事,看在一天一贯钱的份上,开开心心地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