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63节 (第10/12页)

叫来,在自己房里议事。

    三人到来,各自落座,杜中宵道:“现在的样子,我估计契丹那里,可能还没有主意。耶律洪基被俘后,他们一直选不出来新主,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各方争执太大。耶律洪基的子嗣现在年幼,肯定很多人倾向于立皇帝。但有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争立的前例在,必然反对声音很大。还有一种可能是,契丹人在等耶律洪基的消息。我们把耶律洪基关入牢城营,就再没有与契丹联络,并不准备用耶律洪基从契丹这里换到什么东西。契丹人未必这么想。”

    贾逵点头:“太尉说的是。我们率大军前来,契丹未必当一回事。可能他们想的,我们该派人与他们联系,说耶律洪基答应什么样的条件,才把人送回来。他们只要答应,耶律洪基就回来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契丹人如此反常,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当然,也有可能,契丹人根本就是已经乱成了一团糟,没有人拿主意,才是这个样子。”

    赵滋摇了摇头:“契丹大国,断然没有全部乱掉的可能。虽然王公大臣绝大多数都在幽州被我们俘虏了,留在中京的大臣还是不少。关键时刻,总有人出来拿主意的。”

    杜中宵道:“所以说,最可能的,是契丹判断我们是要用耶律洪基换契丹答应什么条件。”

    这个问题杜中宵想了很久,对契丹的动向觉得困惑。不管发生什么,按说契丹的上层都不会对宋军的进攻不积极准备。要逃,也该早做准备才是。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契丹跟宋朝,对耶律洪基的定位看法不同。宋朝就当耶律洪基是一个普通的战俘,从来没想过用耶律洪基从契丹换来什么。契丹人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