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_第六十二章 无间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无间道 (第3/6页)

以上,都可以向朝廷申请恩荫名额。

    比如某位翰林学士每年可以恩荫一位子侄当官,数十年下来,光这位翰林学士一人就可以带出几十个新官。

    这样的官场生态显然是极不健康的。

    北宋冗官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此。

    范仲淹提出的“抑侥幸”正是要抑制这种极不合理的“侥幸”。

    范仲淹提议两府并两省官遇大礼只允许恩荫一个亲生儿子充任京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子侄都可以恩荫;各路转运使及边任文臣到任二年后才可以申请恩荫。

    范仲淹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宋冗官愈发严重的问题。

    可也因此,范仲淹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团。

    结果,由范仲淹主持推行的“庆历新政”在运行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就宣告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改革派大臣也纷纷被排挤出了朝廷。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帝王支持,再有能力的官员,也无法撼动既得利益集团。

    而到了赵佶这一朝,冗官和任人唯亲的问题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巅峰,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更加艰难。

    而且,赵佶还大兴太学,搞得一年就有三四千个太学生诞生。

    这就使得寒门子弟,在这狼多rou少的恶劣环境下,更加难以出头了。

    所以,李存才一直很有信心,自己搞科举,肯定能招揽到一些渴望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

    事实证明,李存是对的。

    虽然目前还很少,但至少已经有胆大的寒门子弟来投李存了。

    这就坚定了李存信心。

    李存相信,只要自己能挡住几波宋军的攻击,给这些寒门子弟看到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