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辟雍砚台 (第3/4页)
显然是做过贩卖仙桃的买卖。 看着老爷子把钱收好,向北寒才用气泡膜把两只观音瓶包好,放到了背包里。 刚想要和老爷子道别,进屋收好钱的郭大爷手里又拿着两个圆圆的小磁盘子走了出来。笑呵呵得说道:“小子!这两个东西我看着也有年头了,就是不知道干什么的。我看着像是什么罐上的盖子,留着没用,你要是看上眼了,就一块拿走吧。回头我再扔了,可惜了得。” 向北寒没在意地接过两只直径有十一、二公分的小“瓷盘”。本来没觉得是好东西,可一入手向北寒就差距不对,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对“辟雍砚”。 辟雍砚是效仿古代天子讲学之地的建筑而演变而来的。 辟雍是一种建筑,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类宫。”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中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园如壁。后世遂名壁雍。”意思就是,在一个四面环水的中央,建有一座圆如玉璧的平台,天子在台子中央讲学。 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设计出的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其中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这也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圆盘砚,南北朝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的珠足砚、辟雍砚,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出了圆形多足的辟雍砚。 向北寒手中的两块辟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