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十章 魏王 (第1/6页)
北地草原茫茫,刚入秋,白天时阳光还算好,现在夜时就已刮起了冰原寒风,昼夜温差明显起来,牛马都已要收到盖顶棚栏里,严寒生存环境锤炼着整个生态体系,人在其中的活动就分外突显。 苍莽的秋山沉寂在深寒的夜色中,因山脉遮蔽了寒风而气温相对恒定,南面的大片草原依旧翠绿,熊鹿时在山林中出没,牛羊成群吃草,时有野马群狂奔而过,更多是一队队游骑,越向山脚去越是密集,有许多衣着华贵的长老、武臣、文官车驾往来,火炬通明,人喧马嘶,气象非凡。 外圈二十里光亮不多,分布散落大小部落的毛毡帐篷,内圈连绵的大片金色灵气辉光,是特殊的寒铁灵木围成连绵近十里的寨墙,硬寨为宫,是魏王行宫的标志性建筑——金帐行营。 此是因为形制浩大,建成后在寨墙上搭着金色小毡,用以给卫士遮雪,远望起来就一座金色的巨大帐篷一样,是以有着金帐之名。 金帐每年四季迁移,号称“四时捺钵”,捺钵就是草原语的行宫意思,这样大的行宫带着数十万的核心部族,这几乎就是一座移动的大型城市。 遵循着游牧式的迁移,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 春捺钵放鹰于混同江,夏捺钵避暑于白冰原,秋捺钵猎熊鹿于秋山,冬捺钵坐帐于北邙山…… 本质上寒铁灵木的寨墙是移动式防护大阵,而对灵脉要求很高,无论北地何姓为王,这万年来都固定在四个地方转换,直到将来灵脉迁移。 很多南人听闻魏王金帐之名,甚至边塞诗中少不了以它做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