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300章 开花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开花弹 (第6/7页)

是从那个残品的断痕想到了前世的手榴弹,最初这东西面世时人们也是为破片率太低而发愁,后来想到在弹壳上刻痕才解决了问题。

    而炮弹不同手榴弹,飞的距离要远,既要保证有击穿舷板的强度,又要保证破片率,还得打得准。因而赵昺想到了前世各式各样的炮弹,琢磨着只有将炮弹头加重才能保证炮弹飞行和下落的方向,中部在制造砂型时就预留刻痕,这样才能一举三得,至于行不行还得看实验结果……

    这空当赵昺也没闲着,他让工匠把引信拿来,一看还是当初自己‘发明’的那种绵纸卷火药造的。都不用试,别说扔水里,潮点都点不着。他琢磨了一会,若是自己能发明撞击式引信就不用发这个愁了,可那东西虽然简单,但当下的技术条件还难以制造,起码起爆药就是个难关,想想还是因陋就简用火直接点贴合实际。

    回想现代引信都是用导火索作为引信,起到延期或定时的作用。而那种东西他只记的是用纸将黑火药包裹起来,外边再用棉绳扎紧,应该还得使用防潮剂,使火药不被水浸透从而能在水中燃烧。赵昺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这个时代可以选用的防潮剂并不多,他能想到的只有蜂蜡、树脂和桐油。而桐油是最为常见,价格也便宜,且现在火药坊也有,用来泡制油纸做密封药桶只用。

    赵昺想到就做,令人找来油纸、散火药和麻绳,棉绳在这个时代还是奢侈品,只能用麻绳代替。几个工匠按照王爷的吩咐,土法上马,用油纸将火药裹成药柱又以麻绳层层缠绕,做成手指粗细的导火索。他看看和前世所见过的样子差不多少,命人用火点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