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百一十七、枪管+鞍峡口之战(1) (第4/9页)
很多人对历史是有些许误解,大概是因为近代史的影响,其实火器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种武器。 宋朝期间就有,不过威力并不过关。 到了明朝虽被材料技术拖累,但在火器发展和重视上却是位列世界前列的,明军军队中的武器超过七成是火器。 明朝有一个叫赵士贞的火器专家撰写一本叫做《神器谱》的书,里面设计了十几种不同鸟铳。毕懋康在《军器图说》中提出“自生火铳”,其实也就是遂发枪,可惜明帝国来不及实验这种构想就匆匆埋没在历史中,遂发枪在之后确实也统治了欧洲接近两个世纪的战场。 而在清朝康熙期间,几场大的对外战争也都是使用火器制胜。 他还实行精兵策略,即精简战斗人员,然后装备优质火器,他征讨葛二蛋期间,虽有数万大军,但其实真正作战部队只有三千使用火器的精锐部队。 这种战术是十分成功的,也足见他对火器的重视。 可到了败家子乾隆,不知为何,他莫名其妙就自大了,然后开始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修四库书,烧了大量珍贵文献。 其中毕懋康的军事技术珍宝《军器图说》也被乾隆焚毁。讽刺的是这书上有一句话“夷虏所最畏惧中国者,火器也”,最后大清王朝也因这句话而亡了。 技术的竞争就是逆水行舟,停滞就等于倒退。 李星洲这些天很忙,许多数据需要用规范又保密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帮忙的只有秋儿。 他用汉子,字母,阿拉伯数字组合的方式,这样一来即使被盗,外人肯定也看不懂。 这些宝贵知识是有些是他前世都没有的,比如石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