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7章 逐步接近巅峰 (第2/6页)
宋的较大政治改革,意味着大宋没有首相了,或者说现在韩琦和富弼都同时是都大宋的首相。 这除了代表赵祯于迟暮之际对中书门下的不满外,也代表回归本源,这是有先例的。譬如辽国的外交权就是归属于北府枢密院,此外大宋历史上也有过一段岁月,外交权限是归属枢密院而不是礼部。 说白了这只算是业务的调整。在曾经外交权归属枢密院时期,理论上中书也是宰,枢密是相。只又因这些时期大多数时候,平章事和枢密使是一人身兼两职,所以关于治权的归属并不太重要。 在大宋这种事经常发生,例子实在太多,譬如前阵子工部一会归属中书,一会又归属三司。又譬如大理寺这个最高法院,治权一会归中书,一会归御史台,现在则是两个爹一起管理。 群牧司也一样,一会属于中书,一会又属于枢密院,看当时的政治需要。 再譬如农业口一会归属工部,一会归属户部,一会是独立机构司农寺。最后干脆分成了几块,连兵部也都自有一部分耕地治权。 所以现在大宋的政治过度到了新形势,礼部仍在,不过治权被皇帝和韩琦削弱了,外交业务划拨了枢密院。但礼部外交口的人韩琦一个都不要,只是把管辖权移交就行。 而这个外交口管辖权,现在韩琦交给了枢密都承旨王雱。所以法理上,外交口的事现在是王雱负责,只不过办公在北京。 鉴于北京也算首都之一,也没人说什么。反正这个时代需要外交的地方,肯定是距离北京最近。 如果是套用辽国习惯,这就成为北府和南府的区别的。当然韩琦不承认这一套,委任给大雱仅仅是临时性,韩琦会逐步配合吏部,挑选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