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2章 忠臣们 (第2/5页)
裴冕暗暗想道。 最后就是李岘了,李岘就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大臣了。 李岘执掌大理寺的时候,曾经为投降伪燕的大臣求情,反对当时御史中丞崔器的严酷政策。 李岘为政宽厚,在政事堂也是一个老好人,没什么立场。 看来崔涣没有其他同党了,裴冕清清嗓子说道: 「今日我为秉笔宰相,陛下不见我等,这时候还是应该谨守本分,不要给长安添乱。」「大家今天还是住在政事堂,先将政事堂大印封存,等宫中情况明了再说吧。」 李麟李岘苗晋卿连忙点头附和,张镐想了想也点点头。 崔涣看到五比一的结果,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闷闷不乐的坐下。唐军相州大营中,李辅国最近有些心神不宁。 如今相州的战事打打停停,虽然主帅郭子仪不愿意和史思明议和,但是李辅国通过自己控制的神策军,不断的在大军中拖后腿,事实上让唐军停了下来。 郭子仪虽然在大营中发了脾气,但是也拿李辅国无可奈何。对付郭子仪这样的大臣,李辅国实在是太有经验了。 他们对于皇帝有着一种近乎于愚蠢的忠诚,但是这种忠诚也只是表象。 郭子仪可以自污来证明清白,在之前的平叛中也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利,甚至在太子胡乱指挥兵败后还能主动背锅。 能够做到这一步,与其说郭子仪是忠于大唐忠于皇帝,不如说郭子仪忠于史书上的评价。 统领唐军平叛,这样的功劳足以让郭子仪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开国那些功臣太能打了,但是郭子仪不是要和他们比战斗力,比也比不过。能在史书上留下的,也唯有「忠」这么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