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十六章 中东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中东战争 (第3/5页)

杰夫不再把以色列看成巨大威胁,开始按照他的设想提高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比如与叙利亚联合,拉拢约旦等国共同帮助巴勒斯坦复国,此外还为其他较为贫穷的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结果就是,埃及把大量的资源花在了对外援助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巩固自身实力,更没有在国防建设上投入大笔资金,导致国防力量增长缓慢。

    当然,后者起到的影响更加重要。

    从本质上讲,中国并不希望出现一个泛阿拉伯联盟,更不希望阿拉伯世界统一在一个政府之下。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的中东政策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利用中东国家间的矛盾来控制中东地区,只是着手点与美国不同,即美国支持以色列、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

    在这个大背景下,纳杰夫的政策自然与中国的利益背道而驰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不再为埃及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也降低了军事援助级别,即便没有禁止向埃及输出先进武器装备,也采取了基本贸易原则,即埃及必须以市场价格从中国购买军火。

    显然,以埃及的实力,根本买不起先进武器装备。

    要知道,j-30i的市场价格为每架二十七亿元,算上人员培训费用的话,超过了三十亿元人民币。二零五零年,埃及的国防预算为五千七百亿埃及磅,约和四千四百亿元,仅能采购一百多架j-30i。

    从某种意义上讲,埃及国防力量增长缓慢,受中国的影响最大。

    比如,在第五次中东战争前,中国出售给埃及的j-30i的单价仅为十八亿元,比中国空军的采购价格还低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货款是通过易货贸易,即埃及用资源支付的。

    按照中国的中东政策,埃及的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