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行星大发现 (第5/6页)
发现,只卖掉了不到十分之一,而且主要是类地行星。 二零七三年,“千里眼”进行了地一次现代化改进。 接下来,发现外行星行星的速度达到了每年一百万颗,而且发现范围扩大到了一千光年以上。 到了二零七九年,“千里眼”进行了第二次改进,而且是彻底改进,不但更换了光感应成像设备,还换上了十二块面积更大的镜片,把探测范围扩大到了五千光年,且成像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这一年,“千里眼”就发现了大约两百万颗外星系行星。 只是,最为重大的发现不在几千光年之外的遥远空间,而是在附近,就在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内,即比邻星。 比邻星,实际上是南门二丙星。这颗红矮星与另外两颗恒星,即被称为“南门二甲”的黄矮星、以及被称为“南门二乙”的红矮星共同组成了三合星系,其中被称为“南门二丙”的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距离大约为四点二二光年。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南门二不会有行星。 原因很简单,三合星系是一个非稳定系统,相互围绕着对方运行的三颗恒星制造的巨大潮汐引力,足以撕裂星系里的任何一颗行星。正是如此,类似的三合星系又被称为“行星坟场”。虽然在理论上,三合星系诞生初期,也有可能出现行星,但是行星的寿命肯定极为短暂,要么被恒星的巨大引力撕碎,要么被某一颗恒星吸入。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三合星系里都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