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七十八章 广泛动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广泛动员 (第2/6页)

政府管制。

    当然,对这些问题,牧浩洋也不大清楚。

    他只需要一个结果:战争期间,工业生产绝对不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军队的供应必须得到保证。

    显然,杜小蕾的答复没有让他失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底,中国的经济体系就已经进入战争轨道,中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杜小蕾在十二月中旬推出的担保措施,就让数十万中小企业的生存得到了保证,而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军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大战期间,一家转移到江西的浙江电子企业,所生产的惯性导航仪的几个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战争期间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这家企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一百多名员工,到战争结束时,已有三千多名员工。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能够如此迅速的进入战争状态,牧浩洋的贡献最大。

    要知道,早在二零三八年,也就是全球自然灾害结束时,牧浩洋就着手制订全国性的战争规划项目。虽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早期则集中在装备建设上,但是肯定得于工业打交道。根据周渝生、李明阳与马明涛等人回忆,牧浩洋在制订战争规划时,首先做的就是对工业进行摸底,然后以军事需求量划分等级,以确定各个行业的重要性,而他做的这些事,在战时就是动员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