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略项目 (第3/6页)
的战略决策。 甚至可以说,牧浩洋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 如果电动运输机项目没有搞成功,或者没有达到牧浩洋的预期目的,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肯定会大受影响。 当时,牧浩洋这么做,也是出于长远考虑。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来自海军。 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似乎觉得海军与电动运输机完全不沾边,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作为总参谋长,牧浩洋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军兵种,而是整体军事力量。 当时,中国军事力量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海军。 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海军已经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全球第二,舰队规模相当于美国海军的百分之七十,但是,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区域也只有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因此在部分地区,中国海军的实力超过了美国海军,但是海军本来就是战略军种,而且具有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实力上的差距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在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多少优势。 更重要的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中国海军的舰队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一。 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 要知道,海军的建设周期非常漫长,即便中国海军已经过了积累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要想在短短几年之内追上美国海军,仍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就拿舰队来说,中国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内造出足以追平美国海军的战舰,也就不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