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零三章 折中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折中方案 (第4/6页)

达巴士拉之后,必须通过陆路把物资运送到前线,或者运送到附近的机场与空军基地,再由空运力量送往前线。陆路交通没有什么好说的,伊拉克只有一条通往叙利亚的铁路,而通往约旦的只有公路。也就是说,前线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主要由空运力量承担。

    当时,中国空军在中东部署了一百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数百架战术运输机。

    如果不是中东国家都盛产石油,而且沙特、伊拉克等国拥有较为完备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能够提供大量航空燃油,不然中国空军部署在中东的战术运输机,将成为制约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

    别忘了,中国空军的战术运输机用的是烧油的涡轮发动机,而不是电动机。

    根据这些因素,巴拉姆做出了准确判断,即中国军队在中东的后勤保障体系,最多只能支持四个集团军,而且只能保证三个集团军获得足够的补给,另外一个集团军必须部署在战线后方。

    显然,这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如此一来,巴拉姆提出的作战计划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或者说是取得重大战略胜利的基础。

    原因很简单,只要实现了战役目的,中国陆军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由守转攻。

    在无法守卫整条战线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要想稳住中东战局,就只能主动进攻,迫使美以联军进行防御。

    问题是,在后勤保障不力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能在进攻中取胜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进攻对后勤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