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内耗 (第4/6页)
想在异国他乡为这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卖命。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澳军士气低落,与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军都是最能打的部队。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军是英国远征军(当时澳大利亚还没有独立,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最强悍的部队,往往被派去执行最艰苦的作战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军一直伴随美军作战,全程参与了太平洋战争,甚至还在诺馒底登陆之前就参加了北非战争,随后参加了欧洲战争,数十万澳洲军人战死沙场。 事实上,宣传并非主要问题。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复杂的民族结构。 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的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白人占了多数,其余少数也以黑人为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占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为主,而英国与美国就是主要的新教国家。也就是说,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面,当时的澳大利亚与英美同根同源。 到了这次大战爆发的时候,白人仅占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点。 显然,在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更复杂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很难统一思想,也就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这一现象,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非伤员澳军战俘中,白人只有百分之十出头,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种。 说白了,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最不想打这场战争。 当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