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转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转向 (第5/5页)

现统一的主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越多,欧洲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中国要想取得胜利,就不可能阻止欧洲实现统一。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再来处理战略上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瀚林从一开始就支持戚凯威的战略主张,即把大陆战场放在首要位置上,甚至得因此暂时降低在海洋战场上的投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在大陆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迫使走向统一的欧洲成为中国的盟友,而不是成为美国的帮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取胜的难度。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中国能在大陆战场上迅速取胜,那么欧盟要么成为中国的盟友,要么继续保持中立,根本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帮凶。原因很简单,统一后的欧洲联邦肯定得首先解决内部矛盾,巩固统一的基础。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外来的军事压力,足以使欧洲统一的基础崩溃。为了欧洲的利益,欧洲联邦没有任何理由在统一之后,立即与最强大的国家交战。

    当然,黄瀚林并不指望能够使欧洲联邦变成盟友。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管是现在的欧盟、还是今后的欧洲联邦,至少得保持中立,绝对不能以美国盟友的身份参战。

    从这个角度讲,牧浩洋在二零五三年中期做出让步,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要知道,他的让步,实际上就是调整了战略方针,暂时放弃在大洋战场上与美国一决雌雄,首先集中兵力在大陆战场上击败俄罗斯,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去,然后让欧洲国家在炮口下保持沉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