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场外因素 (第4/6页)
是,到了二十日,战局出现了转变。 当天,中东战场上,“德拉会战”结束,以色列与叙利亚当局先后宣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德拉会战”,可以说是中东战场上自“西奈半岛战役”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以军先后投入三十二个旅、总计二十七万地面部队,叙利亚、约旦与中国陆军则投入了一个集团军、四个装甲师、六个步兵师、十二个预备师与六个独立旅,总计三十八万地面部队。会战的结果是,以军经过苦战攻克了德拉,并且在会战结束前包围了安曼,中叙联军则在苏韦达省西南地区的战斗中,围歼了以军十二个旅,阻止了以军继续向北突击。 从结果来看,以军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以大约九万人伤亡的代价,围歼了德拉地区的近二十万叙利亚军队。可是在战略上,以军则大败亏输,因为损失过于惨重,不得不放弃进军大马士革的计划。 会战打响后,以军首先在没有攻占安曼的情况下进军叙利亚。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军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为战败埋下了伏笔,随后的战斗中,后勤保障成了以军最大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及时攻占安曼,以军才不得不在占领德拉后停止前进。 这场会战,也让蒋博文少将成为了叙利亚的“国际英雄”。 会战初期,蒋博文就意识到,如果把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置于以军正面,必然演变成一场大规模消耗战。当时戚凯威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