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零四章 折中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折中方案 (第4/6页)

浩洋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理由。

    只有这么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不然陆军根本没有可能在印度半岛腹地推进一千多公里。说得准确一点,如果戚凯威打算用手里的兵力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请求总参谋部增兵,那么就得这么打。

    戚凯威不是笨蛋,知道牧浩洋抓住了重点。

    要知道,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戚凯威只提出了动用四个集团军,而且保证能在半年内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虽然当时,戚凯威只提到攻占新德里、扫荡恒河平原,没有提到进军德干高原,即由他制订的地面战争方案,根本就没有包括后面这部分,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不要进军德干高原得由牧浩洋说了算,因此在作战任务分配上,戚凯威必须向牧浩洋妥协。

    以当时的情况,进军德干高原已经不是什么悬念了。

    原因很简单,黄瀚林已经向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与孟加拉国当局做出承诺,将妥善的结束这场战争,尽快使南亚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不会因为战争的遗留问题对印度周边国家造成影响。

    要知道,最大的影响就是战争遗留问题,即由战争产生的难民。

    如果这些难民涌入周边国家,肯定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而这也正是周边国家心存余悸的主要原因。

    要想避免引发难民潮,唯一的选择就是避免印度打内战。

    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就得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在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之前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