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攻守两难 (第5/6页)
六代战斗机,即后来的f-51的研制工作,以此提高战斗机的突防效率。 只是,当时已经有一种较为理想的反舰手段了,即大口径电磁炮的集中炮击。 实战已经证明,如果数百枚飞行速度在二十马赫以上的大口径电磁炮炮弹同时到达,就能突破舰队的防空反导网,任何一种现有的反导手段,即便是性能强大的末段防御系统也无能为力。 这下,问题又回到了大口径线圈电磁炮上。 由此可见,在二零五三年,美国海军的处境非常尴尬。 也正是如此,在八月底之前,即中国海军恢复了双航母舰队之前,美国海军没有发动有意义的进攻。到了九月份,美国海军更是没有发动进攻的打算。事实上,按照弗伦奇提出的战略规划,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即大部分“芝加哥”级巡洋舰换上了线圈电磁炮,美国海军才会主动出击。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以防御为主。 问题是,防御战本身就是被动的,无法自主选择战场。 弗伦奇能做的,就是指望中国海军攻打所罗门群岛,在这里浪费掉几个月。 为此,弗伦奇在四月底就提出,应该增强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部署,并且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轰炸力度。为了说服马歇尔上将,弗伦奇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让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海军很有可能在年内攻打夏威夷群岛,而美军根本没有把握守住。 可以说,弗伦奇的这个“建议”,改变了大战进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