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上巨无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上巨无霸 (第4/5页)

独特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在舰队规模不如美国海军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必须提高战舰的航速,使舰队能够在各个战场之前迅速转移,而不是在航渡过程中浪费更多的时间,也才能借此提高舰队的作战效率。

    此外,中国海军参与的几场海战,都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航速快的战舰,往往能够抢到有利位置,掌握主动权。

    这一点,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体现得非常明显,即特遣舰队的航母明显高于印度舰队,也因此掌握了主动权。设想一下,如果特遣舰队不是大部分主力战舰都是核动力,能够以最高速度持续航行,而是像印度舰队那样,每过两三天就得补充一次燃油,恐怕“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将截然不同。

    当时,也正是牧浩洋提出,c3型航母的持续航速不得低于四十节,最高必须达到四十五节。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性能指标,对“泰山”级的设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c3级航母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昆仑山”级的综合改进型,即解决“昆仑山”级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从头开始,设计一种在结构上完全不同的新式航母。

    因为普通船型要想达到四十五节的最高速度,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是三体船型的两倍以上,所以设计师才采用了三体船型,并且由此产生了双斜角甲板、中央舰岛、中部升降机的设计方式。

    同样,在保证舰载战斗机数量不低于一百架的情况下,航母的排水量不可能低于十二万吨,所以任何一种裂变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都达不到性能要求,也就不得不采用更强大的聚变反应堆。

    当然,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泰山”级的建造价格高得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