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明智之举 (第3/6页)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受伤害的只有印度。 更重要的是,美国总统做出承诺,不等于美国会出兵。只要美国不肯与中国开战,美国国会就会否决总统做出的决定。到时候,美国不会有什么损失,印度却会在中国的军事打击下丧失复兴的希望。 暂时做出让步,只是为了将来的复兴。 克鲁沙还做出了一个决定,即在八月二日宣布政府总辞职,提前举行大选,由下一届政府与中国谈判。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即拖延时间,在准备好之后再进行谈判。 如果仓促上阵,印度将在谈判桌上输得更惨。 当然,这会牺牲克鲁沙,以及绝大部分政府官员的前程。只是在克鲁沙看来,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前程算不了什么。 只要印度还有复兴的机会,他们的损失就有价值。 会议只持续了二十分钟。 七点四十分,克鲁沙通过外交部,正式做出回应,印度陆军将在八月二日二十点之前撤离锡亚琴冰川,布莱尔港的守军也会在此之前向中国陆战队投降,移交港口、机场等重要军事设施。 此时,牧浩洋派出的舰载航空兵即将进入印度领空。 虽然稍微晚了一点,但是还算及时,至少牧浩洋有足够的时间终止轰炸行动,让战斗机返航。 被外界称为“第四次印巴战争”与“印度洋战争”,就此结束。 在中国官方,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南亚战争”。 牧浩洋在夜间接到黄峙博打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