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八十七章 地区军备竞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地区军备竞赛 (第3/6页)

就有更强的竞争力。

    当时,双方签署的只是意向合同,不是正式合同。

    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在拯救行动结束之后,也就是二零三七年第二季度,才签署正式合同。

    对埃及来说,这也没什么。

    即便在二零三六年签署正式合同,中国军火企业也要到二零三七年底才有能力交付第一批装备。原因很简单,在二零三七年第一季度之前,中国军火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拯救行动的生产重任,然后需要调整生产结构,为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进行全面维护,最后才轮到对外贸易。

    几个月的缓冲期,对埃及来说也没有坏处。

    在此期间,埃及可以单方面终止合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采购项目,或者是调整采购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这几个月之内,埃及军队将进行结构调整。

    这也是牧浩洋留在开罗的主要原因。

    十月底,在纳杰夫总统的一再催促下,牧浩洋拿出了第一份改革方案,即对埃及陆海空三军的指挥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建立统一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不再严格区分军兵种,以此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因为只是外来军事顾问,所以牧浩洋没有提到人事变动。

    到底怎么改,是纳杰夫的事情,牧浩洋只负责提供建议,不参与改革行动。

    让他倍感欣慰的是,纳杰夫采纳了他的建议,即首先调整指挥结构,暂时不对人事安排做出变动。

    与中国的军事改革一样,埃及的军事改革,最“受伤”的是陆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