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十一章 矛盾心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矛盾心态 (第5/6页)

,即德国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在法国与德国之间制造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再通过法俄同盟,拉拢了威廉二世的表兄,即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终结成英法俄同盟,对抗仅仅获得羸弱的奥匈帝国支持的德国。

    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伎俩也是屡用不爽。

    比如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先独立前,英国利用独立方式,制造了克什米尔问题,让这两个南亚大国恶斗数十年。在同一个地方,英国人用一条在地图上划出来的“麦克马洪线”,在印度与中国之间埋下了祸根。

    事实上,中日矛盾的根源,也是美国的杰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方面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又把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移交给日本。

    这次,美国如法炮制,再次激化了中日矛盾。

    日本没有选择,只能走上军备竞赛的道路。中国不可能退缩,也只能加强军备。结果就是,中日之间的矛盾迟早会爆发,而且会以军事冲突的形式,让某一方付出惨重代价,而作为幕后黑手的美国,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中国战胜了,美国可以出面干预,确保日本本土无恙,并且恢复日本的信心。

    日本战胜了,中国将倒退数十年,更加难以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

    认清这个问题的日本人并不少,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就有一些日本的有志之士奔走呼吁,应该与中国改善关系,理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有人提出,日本应该与中国结盟,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