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开战 (第2/5页)
突破。 早在二零四零年,就有计算机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时,中国与美国的计算机专家都提到,只有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才有希望让计算机在智能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二零四零年的技术水平,最有可能实现、难度最小的肯定不是量子计算机,而是光传感神经网络计算机。说得简单一些,这种计算机就是一种三维模式下的数据处理系统,因此能够模仿生物神经网络。从理论上讲,只要数量足够多,就能用其模拟人类大脑。当然,这个“足够多”几乎不可能达到,因为人类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也就需要一千亿台光传感神经网络计算机并联组成模拟系统,其体积是人类大脑的数万倍,受光速限制,其反应速度比人类大脑慢了数万倍,也就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最多只能帮助人类更深入的了解大脑的运行方式。 当然,美军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前沿科技上。 美军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并且提前输入必要的对比参数,然后为计算机设置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程序。说得简单一些,这些所谓的“智能化”设备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其海量数据库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而这些解决办法都是提前设置好的,或者说是过往的经验。如此一来,“智能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所幸的是,在从事相对简单的工作时,这种“智能化”已经足够了。 比如,在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的时候,这种“智能化”就足以大幅度提高导弹的突防效率与攻击命中率。 在第一轮导弹攻击中,美军的智能化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已经得到证明。 第二批导弹到达的时候,横滨的防空系统已经崩溃,三套战区防空系统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