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 拖后腿 (第5/6页)
力推进变革,而没有因为战场形势需要放弃努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陆军能以多快的速度在战场上推进,主要就由空运力量决定。 问题是,在战争爆发初期,中国的战略空运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还不具备支援陆军发动战略进攻的能力。 即便到二零五三年底,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总装备量也只有一千架左右。 如果以支持十个集团军在前线作战,而且空运承担百分之四十的运输量,至少需要两千架运载能力为二百四十吨的大型电动运输机,或者是一千六百架运载能力为三百六十吨的大型电动运输机。 这下,问题出来了。 新式大型电动运输机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能投产,几家主要的飞机制造厂都在转产,即准备生产新式大型电动运输机,并没有积极提高dy-1型电动运输机的产量,或者说没有全力提高产量。 如此一来,最快要到二零五四年底,dy-1型与dy-2型的总量才有望突破两千架。 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五四年底,中国的战略空运力量,才能支持陆军在某个战略方向上投入十个集团军。 当然,这是十分保守的估计,或者说是以第一阶段战争动员为准做出的评估。 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战争动员,国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各类武器装备与战争物资的生产效率达到了设计值的百分之百,相对于在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的基础之上提高了一倍。结果是,到二零五四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