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九十七章 战略分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战略分歧 (第2/6页)

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为此,就得向远东地区派遣更多的部队,打通到西伯利亚的地面交通线,然后向乌拉尔山进军,对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构成威胁。

    按照戚凯威的理论,只要中国军队到达乌拉尔山,俄罗斯就会向美国求援。

    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没有掌握主动权,俄军在伊朗战场上也举步维艰,所以只要俄罗斯最核心的欧洲地区受到威胁,美国将别无选择。至少在美以联军取得中东战争胜利之前,美国不会抛下俄罗斯。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将三线作战,使本已捉襟见肘的陆军兵力变得更加紧张。

    只是,牧浩洋并不认为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他看来,就算陆军能够打到乌拉尔山,也很难进入俄罗斯的欧洲地区,也就不可能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

    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不见得能够顺利翻过乌拉尔山。

    对此,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连戚凯威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即推进到乌拉尔山之后,陆军的后勤补给线将变得非常漫长,而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又严重不足,前线部队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补给。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战前就考虑到了。

    如果把俄军故意破坏、以及占领区内的干扰因素考虑进去,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最多只能支持四个集团军作战,把后勤保障力量算进去,投入俄罗斯战场上的总兵力不可能超过五十万。问题是,如果要想彻底击败俄罗斯,至少得投入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因此需要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