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微型超级大国 (第5/6页)
武器当成主动进攻手段,而不是报复手段。 根据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三零年前后,以色列国防部就制订了战略打击计划:在战争爆发当天,用核武器摧毁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大中城市,消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阿拉伯人,迫使阿拉伯国家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必须承认,以色列的国防政策非常有效。 当时,阿拉伯国家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以色列,至少在武器装备的保有量与性能上超过了以色列。即便考虑到军人素质,因为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过于悬殊,以色列也没有任何优势。 正在这种情况下,中东地区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 如果没有核威胁存在,恐怕阿拉伯国家早就发动战争了。 问题是,这种局面仅仅维持了五年。 在美国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之后,以色列必须做出选择,即在一百二十枚核弹头与美国的安全承诺间做出选择。 毫无疑问,一直把生存放在首位的以色列人不会选择后者。 更重要的是,在以色列提交给四方机构的核文件中,二零三一年到二零三五年的部分严重缺失。虽然以色列当局宣称,在“华盛顿条约”生效后,以色列就没再制造核弹头,但是以色列不是条约的缔约国,而且缺失的文件中包括了核武器的库存资料,因此以色列当局的解释毫无说服力。 也就是说,以色列故意隐瞒了这五年间的核武器装备计划。 根据这一点,中国坚持认为,以色列在这五年间秘密制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