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八十一章 进攻制胜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进攻制胜论 (第2/6页)

有各自的司令官,都只向各自政府负责。在最重要的总体战略上,美以存在更大的分歧,导致双方在作战行动上很难协调一致。

    当时,美军主张进攻,以军主张防御。

    这让人有点奇怪,因为以军一直以擅长进攻为主,而美国投放到中东战场上的兵力还不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只是看得深入一些,就能发现其中的缘由。

    在以军内部,真正主张防御的只有一个人,即以军总参谋长巴拉姆上将,而其他以军将领要么没有主张,要么认为应该积极进攻,而且把美国援军看成是以军发动决定性战略进攻的主要条件。

    必须承认,巴拉姆是最冷静、也最有战略眼光的将领。

    纵贯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军事才华上能够与戚凯威齐名的陆军将领,恐怕就只有巴拉姆上将了。

    巴拉姆主张防御的出发点就是:中国已经增派作战部队,抵消了美军做出的努力,战场形势对联军不太有利。

    可以说,这个判断极为准确。

    要知道,一个第十三集团军就遏制了以军的进攻势头,而第二十七集团军肯定能够抵消美军三个师。

    从战斗力上讲,第二十七集团军还在第十三集团军之上。

    虽然第二十七集团军没有参与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也没有多大的名气,但是该集团军是中国陆军第一支完全按照新的战略与战术标准进行改编的部队,也是第一支能够在完全依靠战略空运的情况下,执行任何作战任务的主力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