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争取和平 (第5/6页)
,因为新征召的兵员需要接受三个月到半年的训练,部分技能与技术性兵种的训练周期在一年以上,所以要到战争爆发后一年,陆军与空军的作战能力才会有明显增长。因为装备建造周期更长,所以海军与陆战队的实力要到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才会有明显增长,而且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装备建设完全依照战时体制进行。 正是如此,牧浩洋强调了第二阶段动员的重要性,提出应该同时进行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动员。 问题是,进行战争动员的前提是战争已经爆发。 在这个问题上,黄瀚林的态度依然有点犹豫,似乎在他看来,仍然有挽回余地,还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会议进行了六个小时,最终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事实上,这完全在杜小蕾与牧浩洋的预料之中。 黄瀚林不是没有战争的魄力与决心,而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必须顾虑战争产生的严重后果。说得直接一点,不管黄瀚林怎么想,和平能多维持一天就算一天,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到了二零五二年,这似乎是能够看到的结果,即持续下去的军备竞赛,肯定会导致美国破产,从而使美国输掉这场持续了四十年的冷战,中国将以非战争的方式取代美国。 当然,黄瀚林并不是理想主义者。 会议结束之前,黄瀚林批准了由牧浩洋提出的军事预备方案,即在十月底之前使现役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取消所有休假,前沿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后方部队也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