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扫荡 (第4/6页)
轨道炮,主要是线圈电磁炮的产量不是很大,而且得首先提供给大型综合战舰。结果就是,海军把为“台湾”级巡洋舰储备的轨道电磁炮拿了出来,临时改装之后,以集装箱组合的方式布置到了火力支援舰上。为此,海军还从陆军那里借用了八套小型聚变反应堆电力供应系统,为火力支援舰上的电磁炮供电。 与线圈电磁炮相比,轨道电磁炮唯一的缺点就是射程只有四百公里。 显然,在支持陆战队登陆的战斗中,四百公里的最大射程已经非常充足了,而且实战中的射程往往不会超过两百公里,因为担任支援任务的舰队肯定得留在登陆场附近,不会与登陆舰队离得太远。 正是如此,海军后来对轨道电磁炮进行了简化,在把射程降低到三百公里后,把投掷能力提高了一倍,即让这些原本该淘汰的电磁炮能够投掷重达三百公斤的炮弹,大幅度提高了电磁炮的打击能力。 在所有轨道电磁炮都用光之后,海军还开发了一种口径为三百毫米、能够把五百公斤炮弹投掷到四百公里外的线圈电磁炮,专门用来装备火力支援舰,而且开发出了高性能的钻地炮弹,使火力支援舰获得了打击地下坚固目标的能力。实战证明,高性能钻地炮弹的作战效率超过了钻地炸弹。 当时,八艘火力支援舰上有三十二门电磁炮,能在一分钟内投掷近四百发炮弹。 要知道,这些都是质量为一百五十公斤的重型炮弹,其打击效果与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差不多。如果投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