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决战之前 (第5/6页)
构成威胁,迫使以军在右侧留下足够多的兵力,达到分散以军的目的,然后再由第三集团军向北突击,歼灭分散部署在二号公路上的以军。 达到这个目的后,以军战败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戚凯威没有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主要还是与埃军的素质有关。 从兵力上讲,第三集团军相当于十五个以军旅,第一集团军则相当于二十个以军旅。虽然以军在西奈半岛上的总兵力多达八十个旅,但是步兵旅与装甲旅只有四十个,而且还得守卫漫长的战线,能够用于作战的不会超过二十个。因此从兵力对比上看,大概是二比一的态势,埃及军队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问题是,兵力优势说明不了问题。 别说戚凯威,连埃及将领都没有多少信心,或者说都认为素质远不如以军。 可以想像,即将打响的决战将在广袤的沙漠中进行,将以运动战为主,因此军队官兵的素质、特别是基层官兵的素质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这正是埃及军队的顽症。别的不说,以色列国防军中,基层军官都是来自正规军校,大部分服役五年以上,士兵中军士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拥有大学学历,而埃及军队中,基层官兵中,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还不到百分之四十。 戚凯威的这个部署,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两个集团军集中在一个渡口上过河,很难迅速展开。 如果主力部队集中在一起,恐怕后果很难想像。 别的不说,只要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