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政治变更 (第6/6页)
真要在叙利亚南部地区与第十三集团军决战,巴拉姆没有多大取胜的把握。 受此影响,在十一月十三日,巴拉姆主动提出了两线进攻方案,即在约旦方向保持足够多的进攻力量的前提下,在黎巴嫩方向上发动一次佯攻,设法引开第十三集团军,然后再在南面发动突击。 问题是,这样一来,等于要在三个方向上发动进攻。 要知道,巴拉姆只准备在两个方向上发动进攻,即在戈兰高地上强攻,在约旦方向上快速突击。按照他之前制订的计划,美国援助装备组建的六个旅,将用在戈兰高地上,充当进攻的预备队,并且在不利的情况下负责守卫戈兰高地防线。现在要在三个方向上进攻,这六个旅必须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而不是等到进攻之后再部署到戈兰高地。也就是说,进攻只能在美国援助到达后开始。 因为船队要十一月十五日才能到达,所以巴拉姆把进攻发起时间定在十六日。 这已经是巴拉姆能够做出的最好安排了,就算以色列军人的素质很不错,也不可能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作战。 问题是,从时间上看,这显然对以军十分不利。 要知道,就算中国不再向中东增兵,第十三集团军也能利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全面巩固叙军防线。 事实上,当时蒋博文少将做的还不仅仅是防御部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