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第6/6页)
他的这个观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即俄罗斯的人口太少了,战争潜力根本无法与中国匹敌。 要知道,在全面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常备军队,而是国家的战争潜力。 到大战爆发时,俄罗斯的人口总量仅有九千四百万,还在继续减少,而中国的人口总量在八亿左右,美国是六亿、欧盟是七亿、印度都已恢复到十亿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生产效率比俄罗斯高得多。也就是说,如果以社会生产力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战争潜力几乎是俄罗斯的二十倍。 作为军事家,能有如此全面的认识,确实是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布鲁希洛夫的警告,没有引起政治家重视,反而受到别人抨击,认为他是亲华份子。 所幸的是,布鲁希洛夫不是亲华份子,与中国没有任何瓜葛。 更重要的是,布鲁希洛夫有很强的责任心。虽然他对未来感到很绝望,但是在总统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之后,他还是肩负起了指挥俄军作战的重任。事实上,当时在俄军里面也没有人能够取代他。 俄军有一名出色的将领,却没有一支出色的军队,也没有坚强的后盾。 更致命的是,还缺乏一份具有足够可行性的作战计划。 这一切,都使俄军入侵伊朗的作战行动变成了一场灾难,既是伊朗人的灾难,也是俄罗斯的灾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