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无所不用其极 (第2/5页)
、或者二十五米厚的花岗岩,一枚炸弹就能摧毁容积超过十万立方米的地下工事。 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钻地炸弹。 只是,实战证明,对付美军最坚固的地下防御工事,这种炸弹依然有点力不从心。 后来,中国军队又研制了两种专门对付地下工事的炸弹,一种是重达二十吨的“掩体毁灭者”,一种是重达十六吨的“开罐器”。前者依然是钻地炸弹,即通过增强弹体的强度与前置战斗部的威力,来增加钻地深度。后者则算不上是钻地炸弹,而是用来破坏地下掩体顶部加强结构的炸弹。实战证明,把这两种炸弹结合起来使用,基本上能够对付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地下掩体。主要就是,先用“开罐器”抛掉地下掩体上方的土层、岩层与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再使用“掩体毁灭者”进行终极打击。如果一枚“开罐器”还通不过,可以反复使用几枚来摧毁地下掩体的加固层。 当然,能够使用这些巨型炸弹的,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 后来,空军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投弹方式,即用载重能力超群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从尾部舱门把炸弹抛出去。 只是,这两种炸弹问世的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已经快要结束了。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除了想方设法守住所罗门群岛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的民间反战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情况下,美国没有退路,只能不惜代价的守卫所罗门群岛。如果所罗门群岛迅速沦陷,澳大利亚肯定会反水,至少会单方面退出战争。 结果就是,美军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十一月三十日,弗伦奇就签署了太平洋舰队的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部队参与所罗门群岛保卫战。 当然,这只有宣传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