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市蜃楼 (第5/6页)
比亚,并且承认中国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利益,只是建议让黎巴嫩成为永久中立国,因为在中东地区,黎巴嫩是在以色列灭亡之后唯一的非阿拉伯国家。 谈到这个时候,黄瀚林已经达到了目的,只是他没有立即表态。 当时,黄瀚林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即必须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设立一道缓冲区,避免中国与欧洲联邦发生直接冲突。结果就是,利比亚与土耳其被端上谈判桌,最终成为了中国与欧洲联邦的利益均分国。 为了把这颗定时炸弹埋得更深一些,黄瀚林还提到,中国不会支持欧洲联邦吞并北非国家,只承认欧洲联邦在地中海南岸的利益,因为北非国家是中国的盟国,中国不会出卖盟国的利益。 显然,黄瀚林的意思表达得不够明确。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肯定是故意含糊其词,让皮诺产生误解。 虽然皮诺在战后就下台了,但是继任者确实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即认为中国会默认欧洲联邦吞并北非三国。说得简单一些,只要欧洲联邦的吞并行动不越过俄罗斯、土耳其与利比亚,就不会触及到中国的底线。 到这个时候,黄瀚林已经完全达到了目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黄瀚林处置欧洲联邦的方式,那就是:欲擒故纵。 不可否认的是,黄瀚林只是完成了战略布局,而一个巴掌拍不响,欧洲联邦何去何从则不是黄瀚林能够掌握的,毕竟欧洲联邦的政权掌握在欧洲人的手里,黄瀚林的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