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保持沉默 (第2/6页)
即便叙利亚军队非常不济,没能打下戈兰高地,埃及军队也可以攻入以色列,以土地换土地的方式,迫使以色列交出戈兰高地,甚至能让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达到这个目的,不但能拉拢叙利亚,组建“埃叙轴心”,还能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 可以说,双方都有冒险的理由。 只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并非纳杰夫的个人野心,也不是埃及的民族意志,而是由牧浩洋提交给黎平寇的一份情势分析报告。事实上,这份报告由戚凯威提交,在牧浩洋与魏成龙审议后转交给了黎平寇。 在这份报告中,戚凯威明确提到,有足够的把握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戚凯威绝对没有夸大其词。 虽然埃及军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二十三日与二十四日的表现,已经证明由牧浩洋协助搞的军事改革已经收到成效,埃及陆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埃及空军也走出了前几天的阴影,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埃及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进入西奈半岛,算上预备役部队,总共投入了近三十万官兵,而以色列的作战部队只有二十万左右,而且只有一个王牌旅与七个常备旅,其他都是预备役旅。从战场形势来看,埃及陆军仍然掌握着内线作战优势,后勤保障的难度比以军低得多,可持续作战能力超过了以军,因此有更大的韧劲。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不在指挥上犯错误,击败以军的难度并不大。 有戚凯威坐镇,指挥上的问题基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