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小国的立场 (第6/6页)
死因。 顶替奥比耶的哈拉尼也是一名中立主义者,不过是亲西方的中立主义者。 虽然从理论上讲,通过外交谈判拉拢哈拉尼的可能性并不小,但是从时间上看,肯定来不及了。 要知道,中国在东帝汶做的外交努力,与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东帝汶以东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中国军队就能从东帝汶出发,跨越帝汶海,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如果没有东帝汶这个立足点,就算利用印度尼西亚在该地区的岛屿,也会有后顾之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放弃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的想法。 当时是二零五四年五月份。 从时间上看,牧浩洋肯定对已经恢复元气的美国海军有所顾虑,所以才会想出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 随后的所罗门群岛大海战,让牧浩洋放下了这个顾虑。 事实上,到了六月下旬,东帝汶的立场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在美国海军不再是威胁的情况下,牧浩洋肯定不会舍近求远,即便东帝汶参战,他也会把登陆地点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北地区。 随后,牧浩洋与魏成龙达成的协议,进一步确定了攻澳作战方案。 到了二零五四年七月,总体作战方案已经出炉,所有争议都已消除,开始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