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 (第5/5页)
时间上的问题。 当然,这绝对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内办到。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美不愿意介入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看来,埃及与叙利亚有进一步扩大胜果的机会,比如夺回戈兰高地,并且用埃及占领区交换巴勒斯坦地区,迫使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在美国看来,援助行动开始后,以色列很快就能转败为胜,因此没有必要在相对不利的时候与埃叙议和,更没有理由为此输掉还没有在战场上输掉的东西。 从军事上讲,接下来的主要战场就是戈兰高地。 为此,九月二十九日上午,戚凯威离开了开罗,借道安曼前往大马士革,以首席军事顾问的身份为叙利亚军队服务。 因为在之前帮助埃及军队打了胜仗,所以纳杰夫亲自为他写了封介绍信。 当然,这有点多余,因为在战争爆发前,戚凯威就是中国驻叙利亚军事顾问团的首席顾问,与叙利亚军方的关系很不错。 临行前,戚凯威没有忘记叮嘱埃及军方,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至于有没有用,他也不大清楚,因为二十七日夜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动摇了他对埃及军队的信任。 作为军事顾问,戚凯威已经尽到了职责。 在飞往大马士革途中,戚凯威与牧浩洋通了电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即埃及军队很有可能犯糊涂,在关键时刻采取鲁莽行动,希望牧浩洋能够亲自出面,至少确保在叙利亚军队攻打戈兰高地的时候,不要拖后腿。 事实上,这也是牧浩洋最担心的问题。 可惜的是,黎平寇要他留在国内,没有让他去开罗坐镇指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