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六十六章 分工合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分工合作 (第2/6页)

过几百架,而在战时则能达到上千架,甚至是数千架。

    如果不以战时标准来生产平流层飞机,肯定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十万架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总产量很有可能不止十万架。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只是根据最保守的分析给出了初步评估结果。如果冰岛的火山喷发强度超过预期,进入平流层的微尘量提高,就得生产更多的平流层飞机,而且得提前进行清除工作。

    到底要生产多少架,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要等到火山喷发后才有结论。

    只是,十万架绝对是底线。

    问题是,对人类的生产能力来说,十万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直接分配建造工作,即给每个国家分配制造数量,肯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制造平流层飞机的必要设备。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细分制造工作,再把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政治与军事影响。

    在灾害面前,平流层飞机是拯救地球生态圈的工具,可是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能在平流层飞行数万公里、搭载数百吨载荷的超大型飞机绝对是战争利器,或者说是最有威胁的战略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飞机聚集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每一项技术都具有代表性。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所有技术,就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飞机,而且是军用飞机。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全部制造技术,就能无所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