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link(D:/wwwroot/zhdll.com/web/bookcaches/www/../zhdll.com/datalast/181/181558.txt):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zhdll.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_燃烧的海洋(闪烁)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禁忌书屋
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第3/6页)

 事实上,这也决定了哈军在这场战争中不会为中国军队提供多大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中国很有可能不会策动哈萨克斯坦参战。原因很简单,为了控制哈萨克斯坦,中国至少需要在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家部署十五万地面部队,并且时刻提防着驻扎在附近的“友军”,而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军队的规模并不大。

    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战胜俄罗斯开辟了捷径。

    要知道,通过哈萨克斯坦,就能绕过西伯利亚地区,而且哈萨克斯坦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铁路系统。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至少能够支持六个集团军,加上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空运力量,到二零五三年底、或者二零五四年初,就能在里海北部地区投入十个集团军。

    以俄军的表现,十个集团军足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策划哈萨克斯坦参战,也正是戚凯威的用意,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向外交部施压。

    只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四月二十五日,哈萨克斯坦宣布参战后,俄军立即采取行动,出兵占领了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地区,即里海北岸地区,控制了乌拉尔、阿克托别与阿特劳,沿乌拉尔到阿特劳、即乌拉尔河建立防线。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大陆战场上出现了第三条战线。

    对戚凯威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