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不确定因素 (第4/5页)
当时,牧浩洋把补给作业海域选在了明打威群岛南面,也就是苏门答腊岛西南。这里离浩洋港不到一千五百公里,附近一千公里之内,还有六座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境内的空军基地。也就是说,舰队在进行补给作业的时候,能够得到空军战斗机掩护,不用担心遭到突然袭击。 以舰队的航行速度,将在十九日凌晨一点左右到达。 从时间上看,在十点前发起的侦察行动,将在凌晨零点三十分左右结束,即所有侦察机能够在舰队进行补给作业前返回。如此一来,牧浩洋就能在安排侦察机降落之前,让一批战斗机升空巡逻,确保在接下来的四个多小时之内,舰队上空有足够的防空战斗机,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空军身上。 显然,牧浩洋更加相信舰载航空兵,而不大相信千里迢迢赶来的空军战斗机。 事实上,牧浩洋必须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只要美军判断出特遣舰队必须进行弹药补给,就会意识到,特遣舰队很有可能向空军求援,因此会密切监视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基地,或者安排预警机扩大对空监视范围。 如此一来,过来为特遣舰队提供掩护的战斗机,反而会使特遣舰队暴露行踪。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夜间十点左右,在所有侦察机升空后,牧浩洋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飞往浩洋港,通过港口司令部命令附近的空军基地向巽他海峡以北的爪哇海派遣战斗机,给美军制造假象。 事后证明,牧浩洋的这一部署非常有意义。 在十九日凌晨,美军向爪哇岛南面派遣了六架大型预警机,还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深入爪哇海,搜寻根本不在这边的特遣舰队。直到天亮之后,美军指挥官才意识到,中了特遣舰队指挥官的圈套。当然,这个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