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四十六章 不确定因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不确定因素 (第2/5页)

二十一架算不了什么,只相当于百分之五,但是在接下来可能打响的战斗中,二十一架战斗机就很重要了。之前的好几场海战已经表明,在关键时候,几架战斗机都至关重要。

    只不过,这还不是牧浩洋首先考虑的问题。

    经过这两次高强度的防空作战,特遣舰队的防空战斗力几乎形同虚设,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差不多耗光了防空导弹,另外四艘也消耗了三分之二,如果再次进行防空作战,恐怕就只能依靠末段拦截系统了。

    也就是说,舰队必须进行弹药补给。

    虽然在设计上,“黑龙江”级比“台湾”级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武器系统全部以模块方式配制,能够在海上补充弹药,但是有较为苛刻的条件,即海况不得超过三级,而且战舰的航行速度不得高于二十四节。只有达到这个条件,舰体才有足够的稳定性,也才能由快速战斗支援舰进行弹药装填作业。

    当时,特遣舰队里有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牧浩洋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处较为安全的海域,让舰队减速,然后花上四个小时完成弹药补给。

    结果,战后有很多人因此指责牧浩洋,认为他错过了歼灭第三舰队的绝佳机会。

    要知道,这个时候第四舰队还没赶到,第三舰队落单,而且已经在战斗中损失了几乎所有舰载战斗机,处于完全没有防卫能力的状态,只要特遣舰队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一举击溃、甚至歼灭第三舰队。

    显然,这些指责牧浩洋的人忽视了很多关键因素。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牧浩洋并不知道第三舰队在哪,而且当时有迹象表明,第三舰队在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

    最明显的迹象就是,侥幸逃脱的美军战斗机没有从进入方向、也就是南面撤出,而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