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热点地区 (第2/5页)
一度被踢出阿拉伯联盟,但是在前苏联解体之后,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坚决反对伊拉克,埃及再度得到阿拉伯世界承认。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埃及一直奉行多边外交政策,利用优越的地缘与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等主要强国建立了相对友好的关系,并且从这些强国获得了足够多的支援。二零一五年之后,埃及的外交政策出现倾斜,不再主要依靠美国,而是更加重视跟欧盟与中国发展关系。接下来的二十年内,埃及的经济发展速度稳居阿拉伯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率先完成工业化,建立起了涵盖钢铁、石油开采、化工、轻纺、医药、汽车、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的工业体系,也建立起了阿拉伯世界中最为完善的军事工业。 到二零三四年,埃及的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十七位。 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迅猛增长,一方面促成人口爆发式增长,另外一方面也对埃及民众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在稳坐阿拉伯世界头把交椅的情况下,埃及再次撑起了阿拉伯联盟的大旗。 二零三五年底,埃及总统纳杰夫就公开宣称,埃及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大业,以阿拉伯民族为核心,建立一个囊括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的,政教分离的阿拉伯国家。 纳杰夫的这次演讲,被视为“泛阿拉伯主义”复兴的明显征兆。 这件事,也直接得罪了两个国家。 一个是伊朗,因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泛阿拉伯主义”烟消云散,伊朗趁机提出了“泛伊斯兰主义”,即以宗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的伊斯兰国家,并且以此拉拢叙利亚与利比亚等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抗。虽然伊朗这么做,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伊斯兰教的多元性,以及根深蒂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