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远考虑 (第4/6页)
美国。 对中国海军来说,同样如此。 原因很简单,战争时期,海军的首要任务是争夺制海权,而制海权的主要价值就是确保海上航线畅通无阻。受地缘因素影响,中国海军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比如在面向美国的时候,因为已经控制了西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链,也就等于把本土防线向外延伸了数百到上千公里,从扶桑到东南亚的岛屿防线,足以让中国本土安然无恙,因此就算必须在战争初期以防御为主,中国海军也不会承受多大压力。只有在打出第一岛链,向太平洋对岸推进的时候才需要投入重兵。 问题是,中国能否打出第一岛链,关键就得看战争潜力能否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海军能否守住至关重要的战略航线,确保国内的战争机器能否顺利完成动员工作。 当时,中国的所有战略航线都要经过印度洋! 如此一来,保住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挡在印度洋之外,成为了中国海军的头号重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牧浩洋积极主张发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牧浩洋为什么要在印度洋上寻求海军基地,建立军事基地网络了。 要知道,美国在印度洋上有不少的军事基地。 除了迪戈加西亚,还有澳大利亚西部地区。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肯定考虑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需求,即在战争初期,中国海军就得夺取迪戈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