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分歧 (第3/6页)
求。 在戚凯威看来,把空运能力提高三倍,显然不大现实。 当然,这只是他本人的观点,因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不是提高了三倍、也不是提高了三十倍,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比战争爆发前提高了三百倍! 这也不能怪戚凯威,毕竟在战前他不是总参谋长,只是陆军司令,仅负责与陆军有关的事情,对总体战略的了解程度远不如牧浩洋,也就不大清楚国家的战争潜力,更不清楚战争带来的变化。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戚凯威始终认为,必须在大陆战场上用兵,而且越快越好。 他有一个非常朴实的想法:与其让敌人把战火烧到自己的家园,还不如把战线推进到敌人的领土上。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几乎所有中国军人的观念。 早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就有类似的想法,而后来逐渐形成的本土外围防御圈就是该想法的产物。 问题是,这道防御圈并没闭合,在北面存在两个巨大的缺口。 戚凯威要做的,就是希望在俄罗斯具备足够的威胁能力之前,堵上这两个缺口,办法就是主动进攻。 在陆军的所有战争计划中,北方战争就是重中之重。 为此,戚凯威甚至可以放弃其他战场。 当然,他没有忘记为陆军将领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牧浩洋批准向中东地区增派第二个主力集团军之后,戚凯威再次提议让虞世辉晋升为陆军上将,担任中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