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 (第4/5页)

术人员已经转业,而且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与核武器有关的技术了,但是在大战期间,这些技术人员都得到了军方的保护,正在努力复原美国的核技术,特别是弹头小型化技术,期待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弹头小型化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开发出了高逼真诱饵弹头。

    这下,美国需要的就只是浓度足够高的核原料了。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美国没有打算制造第一代核弹头,而是直接制造氢弹,并且在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制造出了足够多的锂化氘与锂化氚,只要有引爆器,即原子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上百颗爆炸当量在百万吨级tnt以上的氢弹。

    问题是,在技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原子弹是最难攻克的一关。

    这其中,又以原子弹的原料为主。

    要知道,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时候,所有国家的核弹头都被销毁掉了,而武器级核原料在充分稀释之后,都进行了永久废弃处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应对全球自然灾害的拯救行动中没有用掉的核原料在处理之后,绝大部分被丢到了离海平面一万多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面。

    当时,除了各国用于科研的少数核物资之外,就只有没有开采的铀矿了。

    显然,美国要在战时开采铀矿,并且提取核原料,绝对不可能做到保密,也不大可能顺利完成。

    有证据表明,美国军方曾经开采过铀矿,只是很快就放弃了。

    主要就是,从矿石中直接提炼出足够多的浓缩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生产钚,再用高浓度钚来制造核弹头。可问题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中国在堪萨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