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二十四章 厚积薄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厚积薄发 (第2/6页)

水量一万七千四百吨,储备浮力百分之十八。

    因为这还不是最终的设计方案,所以在武器配制、人员编制、持续作战能力等方面还没有确定下来。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城”级绝对不是一种廉价的潜艇。

    当时,武汉造船厂的报价就高达二千二百亿元,而且还只是初步估算的价格,按照以往的惯例,实际造价上浮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都很正常,因此“长城”级在不包括设计费用时的造价在二千五百亿元以上。

    可以说,这差不多顶得上一艘“泰山”级航母了。

    面对如此高昂的造价,海军肯定不可能大批量采购“长城”级。

    事实上,在启动项目的时候,牧浩洋心里就非常有数,知道“长城”级是一种根本负担不起的先进潜艇,因此只能作为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通过大批量建造“黄貂鱼”级与“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来平衡造价。

    当时,海军仅仅计划购买四艘。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长城”级是第一种配备可控聚变反应堆与磁流体推进系统的攻击核潜艇,肯定在技术上存在欠缺,大批量采购的时机还不成熟。在某种意义上,“长城”级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攻击核潜艇,或者说是把攻击核潜艇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提高了中美海军军备竞赛的门槛。

    说得形象一点,“长城”级的主要价值就是让美军的核潜艇全部过时,迫使美军花更多的资金研制与建造能与“长城”级匹敌的攻击核潜艇,从而降低美国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