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妥协 (第2/6页)
定会持续半年以上。别的不说,在巴军攻占了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把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南部地区,并且完成后勤保障方面的调整工作。即便进攻行动十分顺利,也要在地面战争打响五个月之后,才有机会进军新德里。 用一个月时间攻占新德里,显然有点仓促。 为此,双方争论了好几天。 三月一日,一支由四十艘超级货轮组成的船队到达卡拉奇,送来了第十三集团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以及近千万吨作战物资。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之内,还将有两个没有换装的集团军到达。 也就是说,戚凯威打算在西线战场上投入三个集团军。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足够强大的作战力量。 要知道,三个集团军的总兵力接近二十万,而巴基斯坦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六十万,印度陆军在战前的总兵力也就一百多万。如果算上中国陆军的装备与素质优势,三个集团军足以打垮印度陆军。 说得简单一些,戚凯威已经准备抛下巴基斯坦陆军,单独在西线发动进攻。 问题是,在政治上,这根本办不到,因为不管是牧浩洋、还是黄瀚林,都不会让他抛下巴基斯坦陆军。 直到三月五日,在牧浩洋出面的情况下,戚凯威才与巴军总参谋长达成协议。 按照这份得到双方承认的协议,中国陆军主要在北部地区作战,巴基斯坦陆军主要在南部地区作战,只在北部地区保留四个师的兵力,并且负责中国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