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第2/6页)

拉-霍姆斯会战”的结果,使这份同盟协议变得有意义。

    虽然从战局随后的发展来看,俄罗斯当局并没有“守信”,即俄罗斯总统没有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再次遭受惨败,而推迟攻打伊朗的作战行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肯定削减了进攻兵力。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俄罗斯至少从高加索地区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当然,对中国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兑现承诺,即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一支五万人的地面部队。

    所幸的是,如果办不到,杜小蕾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在去德黑兰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谈过,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复,然后才向伊朗当局做了保证。

    牧浩洋的想法很简单:动用战略预备队。

    在此之前,他已经让戚凯威从北方战线上抽调了两个主力集团军,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往中东。

    也就是说,牧浩洋手里还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集团军。

    虽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只有四万多人,但是离五万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军事顾问过去就能凑齐。

    问题是,戚凯威坚决反对这么做。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三十八集团军是北方战线上的总预备队,而且向俄宣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戚凯威手里就没有预备队了。

    当然,牧浩洋并不这么看,因为按照军队内部的动员计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